文章探讨了网络和信息环境的巨变给图书馆学情报学及文献信息工作者带来的巨大挑战, 回顾了情报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及与图书馆学的关系, 进而针对学界争论的学科的名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与此相关, 就当前学术研究中”跨界“和“ 过界” 的现象发表了意见并提出了建议; 文章最后分析了知识就是力量→ 信息就是力量→ 共享知识就是力量的变化过程及意义, 并呼吁加强知识管理研究。
在重点反思实在论范式和价值论范式不足的基础上, 文章提出实践论范式应成为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的范式选择。实在论范式强调客观的抽象本质, 意义成为先于理解的存在, 个性差异因不符合规律而遭到贬损和否定, 从而也抑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图书馆工作成为模具化的麻木的物化过程。价值论范式消解了规律, 但也解构了意义的确定性, 导致个体意识的张扬和共性原则的缺失, 直接造成图书馆学的混乱和无序。实践论范式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它把人类文化交往活动视为图书馆的宏大背景, 关注每一个“我” 的具体图书馆实践, 同时又强调客体对象和他者主体对“ 我”的规约。由此, 知识真理成为依附于特定实践对象和社会关系的存在, 从而实现了对实在论范式和价值论范式的双重颠覆。
文章通过对图书馆学科前沿研究主题分布的统计整理, 对图书馆学科前沿的研究重点予以综合分析, 提出了今后图书馆学科前沿研究应注意的几个突出问题。
文章从博客社群的产生动因出发, 分析了基于博客的网络社群的发展模式, 即单一博客社群模式、主题博客社群模式和边界博客社群模式, 并从社会结构体系、技术结构体系和主题领域三个方面对三种模式进行分析比较, 最后对博客社群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文章主要从共词分析和共引分析的起源、研究对象及性质、前提假设、影响因素、应用过程及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并得出若干结论。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理论基础是价值论, 哲学价值论决定了评价问题首先应该是评价主体的选择问题, 经济学价值论则阐释了科研成果背后的研究基础、资金投入与人力资源投入等价值源头问题。创新思想是评价的核心标准, 研究规范是评价的基础标准, 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则是评价的重要标准。评价指标构成主要包括创新程度、完备程度、价值含量与研究投入四个方面, 其中前三项为成果质量评价指标, 结合研究投入指标的综合分值合成, 才是对研究成果的最后价值评价。
作者尝试在不同层面对/ h 指数与论文数量正相关0这一命题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 该命题在国家、地区和我国大学层面成立, 但在我国学者和我国期刊层面未必正确。特别按影响力水平的分段细化后, 我国学者和期刊的h 指数与论文数量甚至出现负相关。文章讨论了这一现象成因。
针对目前图书情报学特殊研究方法存在的误区, 文章从图书情报学研究特殊方法存在与否的根本原因, 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哲学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之间的关系, 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与工作方法的区分, 图书情报学研究特殊方法的定性分析四个角度对现存特殊方法研究误区加以分析, 为后续特殊方法的进一步研究铺平道路。
通过调查20 所重点高校图书馆网站, 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普遍缺乏对话性格, 但正在从独白走向对话。为更好适应读者访问图书馆网站的对话要求, 文章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与建设的建议。
文章介绍了当前我国图书馆规范控制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欧美图书馆界联机共享规范数据库先进经验的分析, 进而为更好地开展我国图书馆规范工作提出建议。
文章分析了政府信息资源商业化开发与公益性开发之区别, 认为在政府信息资源的商业化开发过程中, 明显的驱动因素和不利的制约因素并存, 并从政府信息资源价值、政府财力、决策与推行、信息处理技术、用户信息需求等方面分析了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商业化开发的驱动因素, 从版权认识、制度设计、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市场的成熟程度等角度讨论了影响政府信息资源商业化开发的相关制约因素。
文章探讨了在信息系统集成框架内政府信息资源规划集成化、层级化管理以及在单一组织内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发展, 通过系统各层级的集成规划, 充分整合与集成政府数字信息资源, 确保政府数字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 同时将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EDMS 与ERMS 集成管理, 也有利于满足政府数字信息资源规划过程中数字信息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 最后分析了电子政务平台及总体系统的构筑。
文章在对已有的各种共建共享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切合西部地区实际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 并对这一方案实施的基础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对方案的实施范围、组织体系、资源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及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文章首先介绍了用户体验的相关概念; 其次提出用户体验设计不能仅仅满足可用性设计, 要注重与用户心理和情感研究方法的整合, 并基于普遍心理分层理论构建了Web 环境下的用户体验设计模型; 最后从用户目标、可用性设计和基于心理学的用户研究方法角度论述了Web 用户体验设计需采用的原则、方法和相关技术。
文章从分析体验的内涵与图书馆服务的关注点出发, 探讨了体验与图书馆服务的结合点, 并分析了目前已经出现以及即将发展的几种基于用户体验的图书馆服务形式。
文章从/ 80/ 200 与/ 长尾0两个理论的内涵和各自的侧重点角度分析二者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探讨二者之间所存在的互补与共生的关系, 并对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这种共生关系进行阐述, 指出它们的结合与共存将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文章在深刻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用户需求理论和问题学理论制定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为实现这一策略, 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学科化、网络化、知识联盟化的挑战, 选择了一种综合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文章对基于“ 问题- 回答” 的三种信息服务模式: 数字参考咨询、知识问答平台、威客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及互相可借鉴之处, 最终为做好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文章提出全文数据库要发展增值服务的思路, 并初步探讨了三种全文数据库增值服务模式,即基于文献单元整合的增值服务模式、基于元数据字段知识组织的增值服务模式、基于全文知识内容的增值服务模式。
文章阐述了学科导航的建设模式及发展趋势, 并对学科导航建设的资源中心模式、用户中心模式、分众分类模式进行分析评述。认为符合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学科导航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为驱动力的、互动式的学科导航模式, 学科专业人士的广泛参与、互动是解决学科导航资源选择的非专业性问题的关键。学科导航可以将文献传递、论文收录查询和科技查新等参考咨询服务融合在一起, 提供增值服务。学科导航也是一类垂直搜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它将向Web3. 0 模式逐步过渡。
文章以5中国引文数据库6 为数据源, 选取图书情报领域的图书为研究对象, 对1979- 2008 年图书情报领域的图书影响力、出版社影响力、作者影响力、年代影响力以及高影响力图书同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并提出了初步的结论。
文章结合国内外经验, 具体讨论信息共享空间规划中评价的内涵、主体的组织形式、过程、标准、方法及选择、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以95 个图林博客为研究对象, 通过单链分析和共链分析, 对图林博客网络内部显著度和外部显著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图林网络中显著度较高的博客, 并分析了其网络显著度高的原因。最后对部分图林博客博主的共链网络和同被引网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弱。
文章在简述我国关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隐性知识, 从图书馆员个人知识与能力、图书馆的组织知识、图书馆的管理规章制度、图书馆价值与规范四个角度论述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隐性知识本质, 并以此构建基于隐性知识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模型。
文章对企业搜集竞争情报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 探讨了伦理问题产生的技术根源、主体根源和法律根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