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理论探讨
    王秉, 史志勇, 王渊洁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5): 13-21.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5.002
    [目的/意义]数智赋能是当今数智时代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与焦点议题。然而,各界对“何为数智赋能”尚未达成共识。因此,亟待溯源与澄清数智赋能概念,并对数智赋能的含义进行全面解读,从而为数智赋能研究与实践奠基。[方法/过程]立足数智理论和赋能理论,根据构词的基本逻辑,分别溯源和阐释数智概念与赋能概念。在此基础上,驳接数智与赋能两大概念,分析数智赋能的来源、含义与视角。[结果/结论]数智赋能是在赋能者、赋能对象及数智工具相互授权前提下,通过数智化手段生成大数据,进而从大数据中挖掘提取情报并指向情报应用,以激发与推动赋能对象的某种或一系列能力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而扩大价值创造空间的一种交互协同作用。数智赋能的视角主要包括连接、聚合、开放、适应、智能、精准、动态、协同八大视角。
  • 理论探讨
    赵梓羽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2): 30-37.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2.004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多重数据安全风险,传统的回应型治理和集中式治理模 式显然难以应对新挑战,而敏捷治理则以其灵活的姿态彰显了独特的优越性。[方法/过程]首先,梳理生成式人工 智能在数据安全领域引发的多重风险,进而对三类治理模式在风险管理上的成效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 我国应当尽快实现治理模式转变。然后以此为指导,构建具体的治理制度。[结果/结论]敏捷治理模式凭借其适 应性、柔韧性和包容性特质,为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数据安全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方案,能够在实践 中不断优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在敏捷治理模式下,应当树立“预防与应对并重”的适应性治理 理念,构建“多元参与,合作互动”的韧性治理机制,运用“技术叠加法律”的包容性治理工具,从而形成综合的生成 式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 信息服务
    张艳丰, 刘 敏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2): 48-56.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2.006
    [目的/意义]探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结构要素与生成机理,有助于丰富信息行为研究的 理论范式,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现象的解析提供理论与应用参考。[方法/过程]基于I-PACE理论模 型框架,从“用户-情感-认知-行为”四个维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进行模型要素解析,构建移动社 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机理关系模型。[结果/结论]提出移动社交媒体情境下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具体引导策 略,为有效破除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囤积之困提供参考。
  • 实践研究
    曾粤亮, 吕晓龙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1): 101-110.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1.009
    [目的/意义]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是弥合社会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包容的必要之举。新加坡政府提升老 年人数字素养的举措与成功经验可为我国政府顶层设计、项目开发与实施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在文 献调研基础上,深入调查新加坡政府及老年人服务相关网站,获取政府发布的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政策文本及其 主导的项目资料,系统梳理和归纳关键举措。[结果/结论]新加坡政府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的核心举措有:制定政 策、组建专门机构和服务团队、搭建数字技能学习交流平台、提供资金与设备支持。其特点是政府主导并协同社 会多方力量参与、重视代际与同辈的作用、线上线下结合多种学习模式、获得多方资金与技术支持等。据此提出 我国政府未来实践可参考的方向: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整合社会各方优势资源,设计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力的实践 项目和学习模式,拓展老年人数字技能学习平台和交流空间,增加资金支持和老年友好型智能设备供给。
  • 信息资源
    赵蕊菡, 陈俊蕾, 张潇月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5): 51-6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5.006
    [目的/意义]公共数据的高质量治理对全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改革、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为促进公共数据治理的推进,文章从政策工具与数据生命周期的协同发展进行探索,以弥补既有研究在协同分析视角方面的不足。[方法/过程]文章从全数据生命周期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当前省市层面颁布的104份公共数据治理政策开展解析。[结果/结论]当前地方层面的公共数据治理政策存在治理主体领导力有待增强、治理客体缺乏规范与创新、治理工具执行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需从政策层面拓宽和深化公共数据治理领域,强化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治理,加强协作以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效用。
  •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1): 5-11.
  • 实践研究
    彭逊, 冯永财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5): 92-99.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5.010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作为新时代数字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学习形态,适应了高等教育育人范式和教育现代化变革的要求,是高校图书馆实现功能和角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基于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的内涵特征和功能定位,通过阅读文献、官网信息对国内4个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实例进行细致分析。[结果/结论]样本案例的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在践行育人理念的基础上,始终以技术为底座、以空间建设为重点,借鉴其经验,可总结出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策略。
  • 信息服务
    张潇月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3): 60-69.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3.006
    [目的/意义]Z世代用户群体已占据我国社交媒体用户逾半数比例,该群体具备“‘热梗’即语言”、以技术 机制对抗社交媒体不利影响、使用需求分层与“类Finsta”文化的特点。了解Z世代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发布 行为特点,能够为理解其使用偏好提供实证参考。[方法/过程]通过理论抽样,对12名在同一社交媒体平台中同 时拥有主副账号的Z世代用户开展半结构化访谈,并以扎根理论方式分析访谈转录稿。最终形成Z世代用户对社 交媒体的使用目的、隐私认知、人际关系认知、信息接收者认知、社交平台的空间划分和社交媒体信息发布行为这 6个理论范畴,并讨论了18个具体范畴间的关系,以及3条用户从主、副账号间的迁移路径。[结果/结论]Z世代用 户“去社交化”“情绪表达与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的社交媒体使用需求,促进其对社交平台空间的再划分。该 信息实践创造并强化了“副号即隐私”的认知,使Z世代用户通过控制信息发布的时空范围、内容语境和发布频次 的方式,实现隐私边界的动态平衡。文章同时基于该特征从平台和用户角度讨论了用户体验优化的具体措施。
  • 信息服务
    张 妍, 吴大伟, 赵宇翔, 朱庆华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2): 57-65.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2.007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融入度的提高,部分老年人出现了智能手机依赖行为。文章探究了老年群体存在 性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后果,进而为促进其更加健康地使用智能手机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对27位老年 人及8位老年人亲属开展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数据,并采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构建了老年 人智能手机存在性依赖的促进和掣肘机制,老年人的智能手机存在性依赖行为是促进因子与保护因子角力的结 果。促进因子包括技术压力、社会文化压力、易感性弱点、情感焦虑;保护因子包括自我控制、数字反哺。此外,老 年人智能手机存在性依赖会引发社会联系减弱、代际关系失调、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老年人对智 能手机的依赖。
  • 理论探讨
    李卓卓, 张楚辉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1): 23-34.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1.002
    [目的/意义]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伦理的起源发展,对信息伦理是否被数据伦理、人工智能伦理 所取代,及其是否能够在数字化转型中应对更加复杂多元的伦理问题做出回答,进而揭示信息伦理的伦理意义和 重要价值,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信息伦理研究和实践确定锚点。[方法/过程]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梳 理和归纳了约40年的信息伦理主要观点和关键问题,分析并廓清信息伦理内涵与演变规律,讨论信息伦理在各 个时期的价值意义。[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伦理缘起于计算机伦理,其发展经历了从伦理角度看待信息问题 和从信息角度看待伦理问题的两次转向,其核心问题透射的是信息流的产生和控制所造成的信息权利秩序的失 衡。深入研究信息伦理对破除当今复杂多元的伦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强化信息伦理的研究价值,拓宽信息 伦理的研究边界,积极融入数字化转型进程。
  • 建构自主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
    张宇涵, 陈刚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4): 5-1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4.001
    [目的/意义]在厘清我国情报学理论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探寻新时代我国情报学理论现代化发展的两大维度。[方法/过程]以文献内容分析与自主理论构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我国公开出版的部分优质情报学文献、治理理论文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新时代党政决策部署文件等综合文献为支撑,分析情报学理论当前发展亟待补强的方面,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对策。[结果/结论]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但在本土适配性、思维模式构建、话语体系衔接、理论时代性与务实性方面亟需补强。可尝试以自主构建的治理概念体系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下的塑造安全理念作为指引情报学理论现代化发展的两大维度,为其提供综合的理论科学性、时代性与权威性支撑,并进一步拓展情报学理论再生产视野,深化对情报实践的认知与研究。同时,还应推动情报学以独立专业建制为基础充分开展跨学科研究。
  • 理论探讨
    戚景琳, 韩正彪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3): 31-40.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3.003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阐明行为经济学理论在信息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和贡献,以推动其在信息行为研究 中的进一步发展。[方法/过程]以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中发表的应用行为经济学理论的信息行为文献为研究对 象,通过归纳和总结的方法,梳理了行为经济学理论在这些文献中的应用情况及理论贡献,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 展望。[结果/结论]第一,目前行为经济学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信息检索和信息评估等研究主题。第二,行为经 济学理论从理解用户信息行为中的有限理性和“非理性”行为、理解用户行为决策的损益规则、揭示认知和行为策 略中的直觉推断法则、解读信息行为中的认知偏差四个方面,为揭示用户信息行为背后的认知方式和思维逻辑提 供理论基础。最后,从信息行为跨学科理论发展、时代前沿的信息行为研究以及用户信息决策科学化三个方面提 出相应的展望。
  •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闫 慧, 吴兆桐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2): 5-1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2.001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引入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理论剖析2019年至2023年信息资源管理 十大学术热点。[方法/过程]文章选取STS子系统分析模式描述十大学术热点在不同关系维度的分布,结合学科 发展历史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轨迹,判断学术热点的分布规律和未来走向。[结果/结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 发展历史与近五年的十大学术热点均揭示了本学科被社会驱动的本质特征,本领域科学研究更倾向于回应和解 决社会问题,比较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而忽略了社会、科学对技术的形塑两个路径。
  • 信息服务
    吴大伟, 练靖雯, 赵宇翔, 贾明霞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4): 64-75.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4.007
    [目的/意义]随着工作数据量的指数级增加,数字囤积已经成为工作情境下典型的非理性行为,厘清该情境下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可以为优化现有的研究范式,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提供建议。[方法/过程]文章基于I-PACE模型,从个体特征、感知组织压力、感知技术压力、情感和认知响应、认知偏差、应对风格、自控能力缺失七个维度探讨了工作情境下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数字囤积行为的多维概念内涵和行为后果。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性分析,阐述了个体偏见机理、情绪激化机理、认知失调机理、补偿失控机理、行为后果机理五个影响及作用机理,并依此提出了五个规范性命题。[结果/结论]文章基于I-PACE模型构建了工作情境下数字囤积行为的机理框架,针对不同机理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应对策略。研究结果可以为丰富数字囤积行为相关研究和优化工作情境下的信息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周文杰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2): 14-2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2.002
    [目的/意义]结合五年来图情档领域的学术热点,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脉络进行梳理。[方法/过程]回顾 了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传统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DIKW)经典模型,并从职业实践角度发展了相应的技术/运 营-分析-战略-文化(TASC)模型,进而在匹配上述两个模型的基础上,梳理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脉络。[结果/ 结论]信息资源管理以克劳德·埃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关于信息的量化、度量、编码、传输和处理 等为起点,以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世界3”理论、贝特拉姆·克劳德·布鲁克斯(Bertram Claude Brookes)的 “知识地图”、杰西·谢拉(Jesse Shera)的“社会认识论”为“中介”,以布伦达·德尔文(Brenda Dervin)的“意义建构” (Sense-making)学说为承继,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理论脉络主线。
  • 理论探讨
    刘春艳, 齐雪晨, 马海群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5): 22-31.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5.003
    [目的/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迫切需要提升大数据安全能力,揭示大数据安全能力多重影响因素耦合下的多元路径,不仅有助于地区数据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升大数据协同安全能力,而且有助于构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方法/过程]基于TOED理论框架从技术层面、组织能力、环境因素、数据要素四方面构建大数据安全影响因素框架,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定性比较(QCA)相结合的方法,探寻各因素间的关系以及组态视角下的我国大数据安全能力路径。[结果/结论]技术层面、组织能力、环境因素、数据要素关系越紧密,大数据安全能力水平越高;信息基础设施、创新能力、数据治理与安全、经济水平、受教育
    程度、数据资源建设和数据要素流通均无法单独成为实现大数据安全能力的必要条件,需要各个条件相互组合联动匹配;高大数据安全能力组态路径包括组织—数据均衡型、数据治理—要素流通型、数据资源建设主导型、数据要素流通主导型,非高大数据安全能力组态路径包括技术—环境—数据综合缺失型、数据—基础缺失型、技术—资源缺失型、技术缺失型;我国应该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思想,从各地方的优势出发,结合各地区的组态视角,选择适合各地区大数据安全能力发展的路径。
  • 理论探讨
    徐 芳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2): 24-29.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2.003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服务中应用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能促进智慧图书馆提供 更高效智能的服务。但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法律地位和责任归属的不明确等所带来的法律问题也不容忽视。 [方法/过程]文章回顾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AIGC的概念;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中的虚拟咨询、学 科知识服务、中小微企业专题推送、阅读推广以及信息素养教育与培训等主要应用场景;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智慧图书馆主要服务场景中AIGC的准确性引发的责任、用户隐私权、著作权归属与相关规则失效以及算法歧 视等法律问题及应对之策。[结果/结论]深入剖析这些法律问题背后的内在逻辑,从法学理论层面寻求系统的解 决方案,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 信息资源
    陈锐, 江奕辉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4): 87-95.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4.009
    [目的/意义]当前研究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治理问题关注较少。然而,训练数据的生命周期中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亟需有效的治理。[方法/过程]文章在论证了训练数据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核心驱动力的基础上,使用数据生命周期的理论模型,全面归纳了训练数据生命周期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样态。然后,从训练数据自身特性、生态性因素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者操作性因素等角度分析了相关风险的成因。[结果/结论]数据本身的碎片化特性与偏见性是风险发生的起点;数据的生态失衡是风险发生的外部成因;同时,“黑箱”中的训练数据、偏差的数据标注与懈怠的数据脱敏则是风险发生的内在成因。由此,针对训练数据的特性,可以借助“可怜圆点”的框架,为其构建一个综合法律、市场、社群规范以及架构的风险治理方案。
  • 理论探讨
    佟泽华, 陈兆娟, 许海云, 薛晓娜, 韩春花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3): 18-30.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3.002
    [目的/意义]数据污染、数据风险、数据壁垒等数据质量隐忧,影响着科研工作者的科技创新步伐,科研大 数据质量控制等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方法/过程]文章在对科研大数据质量控制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科 研大数据质量控制主体进行了角色定位,进而从收益和成本角度出发,构建了科研大数据质量控制的“三方”演化 博弈模型,对参与博弈的科研大数据提供者、科研大数据消费者、科研大数据监管者的行为策略进行了博弈分析, 并利用Matlab对三方的策略选择进行仿真,最后提出了科研大数据质量控制策略。[结果/结论]科研大数据质量 控制演化博弈模型由科研大数据提供者、科研大数据消费者、科研大数据监管者三方主体构成,通过模型分析与 仿真得出了博弈三方的演化稳定策略,提出了“基-翼”相济式优化策略“、响应式-联盟化”管控策略、全过程技术 融合策略、人才-平台双驱联动策略四位一体的科研大数据质量控制实施策略体系。
  • 信息资源
    迪莉娅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4): 96-10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4.010
    [目的/意义]政府数据深度开放预示着我国将进入基于用户需求、高价值、高质量的政府数据开放利用阶段。[方法/过程]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从我国政府数据开放阶段性发展的视角,阐释和分析我国政府数据深度开放的含义、背景、特点和发展策略。[结果/结论]文章提出深入推动政府开放数据供给侧改革,积极探索公共数据元件有效流通机制,优化公共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权利配置实现方法等推动我国政府数据深度开放的策略。
  • 信息资源
    周毅, 郭朗睿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3): 70-77.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3.007
    [目的/意义]数据安全风险除数据本身泄密以外,更包括数据关联分析和情报生成与感知后带来的隐性 安全风险。为解决公共数据开放衍生的开源情报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矛盾,需要实施隐性数据安全风险治理,从而 健全国家数据治理体系、保护国家数据主权。[方法/过程]基于后果主义下的风险管理建立分析框架,梳理出隐性 数据安全风险治理的行为流和认知流。基于对隐性数据安全风险的本体认识,全面分析其表现形式和生成逻辑, 为构建针对性治理机制提供思路。[结果/结论]隐性数据安全风险具有隐蔽性和随机性的样态特征、转移性和扩 散性的运动特征、场景性和累积性的环境特征,基于认知、利益、制度和技术的生成逻辑,在暗数据、数据汇聚、数 据挖掘、数据画像、数据权益、隐私计算等方面表现出安全风险。
  • 理论探讨
    娄超, 申文君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4): 44-52.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4.005
    [目的/意义]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参与知识生产、创造数据价值,这有益于推动知识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增强产出成果的个性化、多样化,推动数据信息的流通、共享,实现生产结构的协同化。对这一过程中的实践机理与法治机制的探讨具有必要性,能够为该过程的有效实施提供足够的制度保障。[方法/过程]论证ChatGPT参与知识生产的法治机制的前提在于明确其可能带来的问题隐患,ChatGPT参与知识生产可能弱化人类作为主体的创造性、自主性,消解相关内容的真实性、影响数据基本价值,破坏原有知识生产环境的同时干扰人类对知识传播秩序的有效把控,甚至危害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结果/结论]需要建立ChatGPT参与知识生产的体系性法治机制,在遵循价值理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法律规范体系,完善全过程行政监管与司法救济手段,形成社会各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 信息资源
    安小米, 龙志奇, 邝苗苗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6): 75-8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6.009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构建一个标准化视角下覆盖多维度和多方面要素的大模型数据治理的理论框架,以填补当前大模型数据治理专门性研究和标准化研究的空白,丰富大模型数据治理的理论研究内容,并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国内外相关标准、中英文代表性期刊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迭代优化并构建大模型数据治理的理论框架。[结果/结论]大模型数据治理的理论框架涵盖多个维度,包括大模型数据质量管理、大模型数据管理、大模型数据资源管理、大模型数据资产管理、大模型数据风险管理。五个维度沿着“基础前提-执行方式-实施路径-核心目标-内在保障”的逻辑构成理论框架。
  • 特稿
    林尚立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3): 5-7.
  • 理论探讨
    左敏, 裘江南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4): 34-4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4.004
    [目的/意义]生成式AI情景下,在线知识社区(OKC)引入大量嵌入AI算法的机器人,为OKC发展何种人机协作模式以更好地提升知识社会建构绩效提出了新的挑战。[方法/过程]收集Wikipedia中包含136位人类用户和48个机器人用户的3个典型词条的人机协作网络日志数据,采用扎根理论进行多案例分析。[结果/结论]文章提出了生成式AI情景下的OKC人机协作知识社会建构模型,揭示了其中的人机协作知识社会建构机理,阐述了人机协作任务中固有的三种基本任务依赖关系(流型、整合型和共享型)和任务执行所需的人机团队资源如何影响自动化辅助和增强辅助两种人机协作模式的形成,以及这两种人机协作模式对知识社会建构绩效的重要影响作用。研究从人机协作视角丰富和发展了协调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生成式AI情景下的人类协作策略和知识社会建构绩效提升策略提供有益指导。
  • 建构自主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
    王康庆, 谢晓专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5): 5-12.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5.001
    [目的/意义]情报伦理框架是情报活动所应遵循的价值准则与伦理规范,是评价情报活动是否符合伦理准则的依据,揭示情报伦理框架的发展脉络与演变逻辑,能够为优化情报伦理框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过程]以学术文献为中心,运用学术史方法历时性梳理情报伦理框架的发展脉络,分析其演变动力与逻辑。[结果/结论]情报伦理框架经历了朴素的情报不道德论、反恐时代的正义情报理论、大数据时代升级阶梯情报伦理框架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形成了由“正当理由、合法授权、正当目的、比例原则、理性原则、目标相符”伦理准则构成的正义情报理论;情报伦理框架演变背后的底层逻辑是生存发展的安全利益同个人自由与隐私权益之间的权衡博弈,在众多驱动因素中安全形势、威胁感知、新兴技术三大因素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
  • 建构自主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
    朱晓峰, 张涵, 洪磊, 吴靖娴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4): 14-2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4.002
    [目的/意义]面向国家战略的情报人才培养链,有助于重构情报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情报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更好满足国家战略对情报人才的需求。[方法/过程]首先,梳理了国家战略的含义,并界定情报人才培养链的基本含义与关键环节;其次,分析了面向国家战略的情报人才培养链的基本逻辑;接着,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和内容维度构建了面向国家战略的情报人才培养链的理论框架;最终,针对国家战略实施的不同层次,建立从本科生、研究生再到领军人才的完整人才培养链。[结果/结论]面向国家战略的情报人才培养链,实质上是各个主体赋能、助力国家战略的共生链,是培养客体顺应国家战略发展而不断深造拓展形成的人才供应链,是情报学专业知识能力与国家战略适配的学习链。从本科生、研究生再到领军人才的情报人才培养链,不仅仅是情报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适应、契合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过程。
  • 理论探讨
    李佳轩, 储节旺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4): 53-6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4.006
    [目的/意义]数智赋能为区域知识创新提供了新的知识生成逻辑,不仅加速了系统内部的知识流动,也提高了区域间的知识耦合程度。探索数智赋能下知识生态系统新的演化逻辑与知识生成能力,能够提高我国的区域知识创新水平与知识生成能力。[方法/过程]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将布鲁塞尔模型转译后应用于数智化知识生态系统,分析数智化知识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之后提出数智赋能下区域的数智赋能水平-知识管理能力指标,并利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此得出相应结论。[结果/结论]知识生态系统在数智赋能下具备新的耗散稳态特征,同时在数智技术的推动下,知识生态系统的构成、演化与知识生成能力都发生了明显改变。
  • 建构自主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
    周文杰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3): 8-17.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3.001
    [目的/意义]基于前序研究,构建了一个用以从整体上解析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职业实践
    的“大V模型”。[方法/过程]文章分别从用户认知层次、信息资源形态、管理操作类型、社会认知需求四个方面,对
    信息资源管理整体理论结构展开了分层级分析。[结果/结论]信息资源管理的整体理论体系、知识结构和职业实
    践可以纳入由如下四个模型共同构成的“大V模型”:一是由记忆-思维-理解-内化构成的群体性认知发展水平模
    型,为理解不同认知层次用户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提供了基础。二是由数据-信息-知识-智
    慧构成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层级模型,用以表述不同形态信息资源管理前后相继的内在属性。三是由技术/运
    营-分析-战略-文化四个层面构成的信息资源管理操作层级模型,用以从职业实践的角度揭示信息资源管理的具
    体操作类型。四是由娱乐/体验需求-个性化信息需求-通识性知识需求-知识创新需求四个层次构成的社会认识
    层级模型,旨在从整体上对信息资源管理职业的使命与目标做出解析。
  • 信息服务
    王琼宇, 胡蓉, 邓小昭
    情报资料工作. 2024, 45(3): 49-59.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4.03.005
    [目的/意义]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新老年用户短视频生成行为是老年群体从数字社会的“旁观 者”向“参与者”积极转变的生动体现,折射出此群体丰富的内在需求。文章从麦克拉斯基提出的需求分类理论视 角出发,深入探究新老年用户短视频生成行为动因,力求精准助推积极老龄化。[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 细化需求分类理论中不同层次需求的子维度,构建新老年用户短视频生成行为动因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检验各 层次需求、学历和社交意愿对其短视频生成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结论]表达需求(记录留念、表达展示),贡献 需求(利他性、传授知识经验),影响需求(积极社会参与)以及超越需求(自我提升、自我价值)均会对新老年用户 短视频生成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学历和社交意愿分别在部分需求与短视频生成行为中起显著正向调节效 应。社会各界应当把握新老年群体不同的内在需求,精准服务,促进该群体在数字社会参与中实现从浏览者向表 达者、贡献者、影响者及自我超越者的多元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