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25
  

  • 全选
    |
    特稿
  • 吴建中, 徐亚男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5-8.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编者按:在国家新一轮教育发展战略背景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建设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2020年伊始,一场来自青年学者关于图情档学科未来的大讨论为学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再次引发了图情档学人对于学科发展的关注和思考。为此,《情报资料工作》副主编徐亚男就学科发展的诸多核心问题深度访谈了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先生。吴建中先生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图书馆走向辉煌的践行者和见证者,也是一位始终行走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前沿的学术大家。希望通过此次与吴先生的对话,能够碰撞出关于图书馆学学科如何拥抱未来、图情档学科如何协同发展等核心问题的思想火花,进而引发学界更深邃、更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助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健康发展。

  • 专题研究
  • 苏新宁, 蒋勋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9-1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SCI论文的崇拜使得大批国内优秀科技论文外流,也使得学术评价的各类指标成为学术创新的“指挥棒”。文章旨在破除“SCI至上”,使学术评价回归正确的发展方向。[方法/过程]文章以破除论文“SCI至上”为研究切入,分析了目前学术期刊“以引文评刊”及学术论文“以刊评文”两个错误导向,并给出了学术评价的回归路径;阐述了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顶级期刊的差距,揭示了优秀论文外流中期刊供给不足的短板,提出了三项干预高水平论文外流的政策建议,提倡国内学者树立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情怀。[结果/结论]回归学术评价的“初心”,将学术评价走出各类排行榜泥潭,以促进学术创新为最终目标,引领学科发展。
  • 刘益东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14-19.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摒弃“以刊评文”、淡化量化指标、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以优化学术资源配置,快速扭转原创、突破、颠覆性成果明显偏少的局面。主观性强、创新非共识、同行利益纠结使得同行评议难以胜任代表作评价制度,当务之急是变革评价方法,落实代表作评价制度。[方法/过程]作者提出开放评价法15年,不断完善并提出其简明版“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继承同行评议的优点并克服其缺陷,通过评价公开规范展示的代表作以实现评价的客观公正与高效合理。[结果/结论]开放评价及其简明版实现学术评价的客观化,不仅可以有效落实代表作评价制度,破解“一流人才”僵局,而且引发开放教育革命,实现教育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充分激活开放教育资源,加快“双一流”建设。
  • 杨思洛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20-25.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系统分析新时期我国人文社科成果国际影响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为我国人文社科评价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和网络调研,总结归纳存在的问题;从系统视角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结果/结论]目前我国人文社科成果国际影响力评价存在下列主要问题:人文社科成果国际化亟须加强、人文社科成果特征的挑战(载体形态的多样性、各成果形式的不同目的和阶段性、人文社科内部的较大差异性、人文社科成果影响力的复杂性、人文社科成果的意识形态问题)、传统计量评价的缺陷、国际文献数据库的不足、相关政策与伦理的问题;总体上,未来有以下两大关键发展方向:横向广度发展——综合全面评价、纵向深度发展——智能精准评价。
  • 刘筱敏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26-30.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2月23日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文《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国科发监[2020]37号),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教科技〔2020〕2号)的通知,再次引发我国论文发表流向的讨论。[方法/过程]本文从登记、传播、认证、保存的期刊本质以及SCI的特征的角度,结合我国学者发表论文及引用文献的特点,分析论文发表流向。[结果/结论]认为基于学术交流的目的,学者选择了适宜学术研究成果传播、交流的平台。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是我国科研产出融入国际学术交流的表现。在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同时,从管理者的角度应不断优化科研绩效评估
    方法。
  • 理论探讨
  • 邓君, 孙绍丹, 王阮, 宋先智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31-40.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梳理美国29所高校数字人文项目内容,掌握项目研究热点主题及特征,为我国高校开展数字人文项目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采用Word2Vec和K-means方法对美国高校957个项目进行主题聚类,就数字历史与档案、数字文化与艺术、数字生态与环境和数字地理与建筑4个主题层面对项目进行分析,进而从学科交融性、实践应用性、产学研一体性及深层次语义性4个方面论述项目特征,并为国内高校开展数字人文项目提出建设性意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美国高校数字人文项目主题丰富,实践性较强,且多学科专家合作推动项目开展,对国内高校开展数字人文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 马宁, 刘怡君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41-48.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本文将微博中传播的“谣言信息”和与其对应的“辟谣信息”视作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综合影响力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可以精准预测谣言和辟谣信息的综合传播影响力。[方法/过程]首先构建谣言和辟谣信息综合影响力评价体系,包括人物、话题和网络三大维度;然后,基于大量真实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谣言和辟谣信息综合影响力模型;最后,应用以上模型对具体舆情案例的谣言和辟谣信息影响力进行度量。[结果/结论]结合具体实例的真实演化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 张卫, 朱晓峰, 王昊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49-60.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数据驱动下,政府数据开放对数字治理的贡献受到了来自管理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关注,从跨学科视角分析政府数据开放领域知识的异质性,对于梳理领域知识结构、激活跨学科知识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基于SSCI与CSSCI内政府数据开放近十五年的文献构建知识异质性模型并划分领域学科,运用文献增长定律、知识图谱、引文指标与文本挖掘等方法从跨学科的角度分别测度了领域知识规模、知识主题以及核心知识的异质性,以此揭示领域知识在不同学科内的差异度水平。[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数据开放领域知识规模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国外领域知识在学科应用性转型上要快于国内;国外政府数据开放领域知识的主题在不同学科间的异质性较大,而国内领域知识的融合性则更高;政府数据开放领域核心知识具备明显的跨学科属性,国外核心知识的研究体系相较国内更为完善,且“图书情报学”已经成为核心知识的重要贡献学科。
  • 信息资源
  • 熊回香, 景紫薇, 杨梦婷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61-68.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文章针对国内外近年来在线学术资源中知识图谱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将来知识图谱应用于在线学术资源更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对知识图谱近年来应用于在线学术资源研究中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整理了学术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的研究情况。[结果/结论]目前,知识图谱在在线学术资源的应用研究集中在学术知识图谱、科学文献推荐、学术知识发现、语义出版、学术社交网络、学者画像和学术资源共享等方面,但研究深度层面仍处于初期阶段,在这些基础之上对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孙智中, 张晨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69-75.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目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分析已经成为信息分析领域的研究焦点和发展方向,但其却有着无法克服的局限性:过度倾向定量研究、数据与情境脱离、难以真实还原复杂现象与受成本限制。[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梳理厚数据概念,将其与大数据进行对比后提出基于厚数据(Thick Data)的信息分析新模式,阐述其内涵和优势。此外,参照传统信息分析的过程提出基于厚数据的信息分析流程并对其结果进行故事化。[结果/结论]本文认为基于厚数据的信息分析具有可解释性、可预测性和可激发行动性,其适合探索性研究、具备跨学科理论基础并可与大数据分析互补发展,可以作为信息分析研究的新方向。
  • 信息服务
  • 陈琼, 宋士杰, 赵宇翔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76-88.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疫情(Infodemic)的爆发向全球公共健康信息传播提出了巨大挑战。信息过载是全媒体时代信息疫情的主要表现形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过载引发的用户信息规避行为是健康信息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方法/过程]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疾病(COVID-19)为例,旨在探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过载如何通过认知和心理因素影响用户的信息规避行为。基于信息行为理论与压力应对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过载会使用户产生负面情绪并夸大自身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从而导致用户对有关信息产生防御心理,减少与信息的接触行为。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信息过载对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的影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疫情的应对提供启示。
  • 李菲, 常盛, 柯平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89-96.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新零售”模式的出现,用户行为线上+线下的无缝融合态势形成了新兴业态圈,满足信息用户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不竭动力。图书馆应用“新零售”模式开展文化阅读服务,能够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现代化文化阅读供需体系,实现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向供给侧的创新服务模式改变。[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图书馆“新零售”文化阅读服务模式的构成要素、运行机理及应用方向,在理论建模的基础上以长春图书馆“惠阅·文化菜单”的服务框架及运行效果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探讨图书馆“新零售”文化阅读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结果/结论“] 新零售”模式与图书馆文化阅读服务的融合,是一种可行的创新服务模式,能够在大幅度提升用户需求与满意度的同时,提升图书馆声誉、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能。
  • 信息技术
  • 魏玉梅, 滕广青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97-104.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科学高效的领域关键词筛选和提取方法,对于识别和分析领域知识的研究前沿与热点具有极大的帮助。[方法/过程]文章基于关键词同现网络,从个体统计信息、知识关联广度、关联关系质量、全网结构特征四个维度,对关键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词频的关键词提取方法对网络鲁棒性的影响最大,适用于识别领域研究热点;基于度值的方法强调局部特征,适用于无权网络中识别领域核心知识;基于关系频次的方法重视关联关系的质量,适用于探索知识关联性的相关研究;基于特征分解的方法既考虑了网络全局的结构特征又兼顾了边的权重,具有综合的适用性。
  • 实践研究
  • 童峰, 张小红, 刘金华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3): 105-112.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0.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医疗大数据发展迅猛的今天,相应的法律体系建设仍不完善,如何对个人健康信息进行立法保护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方法/过程]基于健康医疗信息保护的视角,首次全面梳理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及美国、欧盟的相关法律,并结合大数据时代下个人健康医疗信息保护的挑战和特殊性,对我国个人健康医疗信息的立法保护提出了综合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建议主要包含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综合考虑和论证个人健康医疗信息的特殊性,结合时代特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维护大数据的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研究结论为我国大数据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