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5-18
  

  • 全选
    |
    建构自主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
  • 陈晓宇, 王赟, 王春悦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3): 5-12.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AI for Science”逐渐被视为科学研究“第五范式”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正对信息资源管理(IRM)领域的研究过程与学科范畴带来深远影响。然而,目前尚缺乏从学科全局出发,基于系统性理论工具对AI在IRM领域的应用与影响进行的综合性考察。文章基于I-model理论,探索AI赋能IRM研究的关键要素、作用机理及未来挑战,旨在为学科研究与实践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与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人工智能驱动信息资源管理(AI4IRM)的核心内容与关键路径;从I-model理论的“信息—技术—人员—组织/社会”四个维度,解析AI在信息检索、知识发现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具体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对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进行全面审视。[结果/结论]AI在提升信息分析精度、决策支持效率以及知识服务能力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在大数据质量、算法偏见、隐私与伦理规范等层面仍存在现实挑战。I-model理论有助于理解AI驱动下IRM领域的动态关联与复杂性,为进一步推进跨学科交叉研究与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 专题研究
  • 赵宇翔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3):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宇翔, 景雨田, 宋士杰, 刘炜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3): 14-25.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提示已突破单纯的人机交互界面属性,演变为新型数字化生存的核心素养。[方法/过程]以提示的多元特征为逻辑起点,对提示素养的内涵进行系统性解构。借鉴社会信息学流派的相关观点,从个体、系统及实践三个层面阐述提示素养的理论基础,并从跨学科视角对提升全民提示素养的实践进路进行探索。[结果/结论]提示素养作为人智交互与实现价值共生的关键纽带,呈现出信息实践与技术伦理的双重特征,亟待构建植根于社会技术实践的理论体系。文章提出若干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提示素养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 叶许婕, 张妍, 赵宇翔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3): 26-36.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产品的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交互模式,深入挖掘用户-GenAI交互中自我披露行为的动因及模式有助于理解该情境下用户自我披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探索人智交互中的用户信息行为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基于CASA范式、社会渗透理论和心智感知理论,利用系统性主题分析对20名GenAI用户的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结果/结论]用户-GenAI交互中的自我披露行为动因分为环境、技术以及用户三个维度,自我披露行为模式分为层次增长型、层次稳定性和层次消退型三种模式。通过分析用户自我披露的动因与模式,为优化“以人为本”的GenAI设计提供了参考,有助于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更为精准和有效的体验优化。
  • 景雨田, 赵宇翔, 朱庆华, 孙晓宁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3): 37-46.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信息与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数字断连现象正在不断涌现。文章旨在从动态视角探索数字断连行为的形成机理与过程演化,深化对技术与个体交互关系的理解,为优化用户体验并提升数字素养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爬取豆瓣社区中与数字断连相关的5个讨论组共计1205条帖子及评论内容,同时结合21份基于访谈的一手数据,采用主题分析法构建框架模型,解析模型各要素间的关系以明晰数字断连行为的形成机理。[结果/结论]文章初步构建了用户数字断连行为形成机理与过程演化模型,动态呈现了“数字觉醒-技术驯化-数字冲突与矛盾-评估与调适”的整体逻辑。相应地,用户与技术间的互动关系呈现“技术驯化-技术妥协/技术抵抗-技术反思”的演化趋势,并析出短期缓解型、理性优化型、深度权衡型三条数字断连演化路径。
  • 理论探讨
  • 邓胜利, 袁许俊, 荣鑫雨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3): 47-56.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对人类幸福感的影响逐渐显现。文章旨在探讨数字幸福感的概念内涵并构建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理解与提升数字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访谈法、质性文本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综合提取了数字幸福感的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一个数字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该体系设计了数字幸福感水平调查问卷,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了公众的数字幸福感现状。[结果/结论]文章提出数
    字幸福感的三个主要构成维度: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积极使用体验、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使用中的积极心理功能、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使用中的积极社会心态。公众的数字幸福感存在安全性、自主性以及数字社会包容性不足等问题,改善的方式包括加强数字社会治理、优化产品设计和提升用户能力。文章为评估与提升数字幸福感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测评工具,对于数字社会的治理与产品设计优化具有指导作用。
  • 戚景琳, 韩正彪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3): 57-64.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构建用户健康信息搜索机制的理论框架。[方法/过程]首先,回顾了现有信息搜索研究中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及其对信息搜索研究的理论贡献。随后,明晰了用户健康信息搜索机制的四类要素:替代方案、结果、可能性和价值观,梳理出四类健康信息搜索研究维度:搜索或不搜索健康信息、构建健康信息搜索策略、选择健康信息(源)以及停止或继续搜索健康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户健康信息搜索机制的理论框架。[结果/结论]文章全面关注了健康信息搜索的不确定性和用户有限理性,从而构建了包括用户健康信息搜索启动和停止机制、用户健康信息搜索策略构建机制、用户健康信息(源)判断和选择机制三类子机制的研究框架。三类子机制分别明确了:第一,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本质是基于对搜索成本和收益的衡量;第二,随着认知负荷的上升,用户会构建启发式的搜索策略来简化健康信息搜索;第三,用户健康信息(源)的判断和选择往往会受到启发式和各类认知偏差的影响。
  • 华钰文, 李洪晨, 王锰, 曾传亮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3): 65-72.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虽然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但也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取门槛,给老年用户带来了数字负担。文章以期消解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下的老年用户数字负担,保障老年用户数字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方法/过程]文章主要探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情境下老年用户数字负担的形成机制,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提出老年用户数字负担的影响假设。以国家文化云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假设路径进行检验,并使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模型稳定性检验。[结果/结论]信息过载、任务复杂度和系统设计过载会显著加剧老年用户的数字负担,而先前经验可以有效缓解用户数字负担;各变量对数字负担的影响程度排序为任务复杂度>系统设计过载>先前经验>信息过载。
  • 信息服务
  • 冯翠翠, 易明, 金燕, 莫富传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3): 73-8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多元主体交互已成为在线慢病社区的突出特征和发展模式,探索在线慢病社区多元主体交互的关系网络结构特征和行为模式能为制定促进多元主体交互和在线慢病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分析在线慢病社区多元主体交互概念特征、交互行为模型和交互关系模型基础上,基于“淋巴瘤之家”的用户交互数据构建在线慢病社区多元主体交互关系网络,继而引入多维网络结构特征指标分析多元主体交互的网络结构韧性、动态演化特征和行为模式。[结果/结论]在线慢病社区多元主体以跨主体交互模式、关键主体引导交互模式、多核心主体交互模式和中介者协调交互模式广泛参与社区交互活动,建立了沟通互动性相对较弱、韧性水平较低、网络结构动态演化的稀疏关系网络。
  • 张艳丰, 杨琬琛, 高靖超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3): 84-9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脱瘾行为要素与生成机理,有助于丰富信息行为模型,为深入解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脱瘾行为提供理论与应用指导,确保用户现实生活需求与数字设备使用的动态平衡。[方法/过程]基于CAPS理论模型框架,从“情境-认知-情感-行为”四个维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脱瘾行为进行模型要素解析,并采用关键事件技术法深入挖掘该行为的内在机理,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脱瘾行为机理关系模型。[结果/结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脱瘾行为机理可分为情境驱动、认知联结、情感调控和行为应对4个子机理。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脱瘾行为管理策略包括寻找替代活动,搭建现实情境;主动代替被动,提升自我认知;制定激励机制,强化正面情感;借助设备功能,约束行为习惯4个方面。
  • 黄崑, 郭琼皓, 郝希嘉, 周辰语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3): 94-101.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信息检索情境下任务情感极性对检索行为的影响,为提升检索系统情感回应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实验研究,随机招募36名被试,完成指定的积极、消极两类共6个信息检索任务,利用Morae软件记录得到216次检索过程,分析不同任务情感极性、信息检索过程情绪下的检索行为差异,以及两类情绪对检索行为的交互影响。[结果/结论]信息检索任务的客观极性和主观极性总体上具有一致性;积极检索任务下用户呈现更多的查询交互,消极检索任务下用户呈现更深入的浏览查看。检索努力越高,检索过程情绪越消极。检索体验受检索过程情绪影响显著。信息检索任务情感极性与检索过程情绪在查询、鼠标、查看相关的9个指标上呈现显著交互效应,表明不同任务情感极性促进和抑制检索行为的程度受检索过程情绪调节。
  • 实践研究
  • 王威力, 王玥珺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3): 102-112.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AI)技术已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核心议题,各国围绕AI形成的“社会技术想象”,即对AI技术未来的集体愿景,正深刻影响政策制定与发展规划。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人工智能发展的情感倾向和政策动向,为中国人工智能政策制定及完善提供经验借鉴。[方法/过程]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印度及欧盟自2016年至2024年发布的重要人工智能政策35份,运用计算机辅助的主题建模及情感分析,探究其在人工智能策中体现出的社会技术想象和情感倾向。[结果/结论]中国、美国、英国、印度及欧盟高度重视AI芯片研发,并对AI赋能社会发展与增进人民福祉持有共同的期望;对数据滥用、算法歧视和系统安全性等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全球南方注重技术普惠与经济转型,全球北方更强调技术规范与风险防控;全球北方持“治理优先”的长期倾向,全球南方则从“发展优先”向“发展与治理并重”转变。AI政策的情感倾向均逐渐从积极乐观转向中立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