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5-11-18
  

  • 全选
    |
    理论探讨
  • 孙智莹, 安小米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6): 5-14.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厘清数据管理与数据治理的概念与概念关系,解决当前二者概念混淆与混用问题,为我国建立健全数据管理与数据治理的标准体系、推动国际标准采标及恰当应用相关标准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方法/过程]采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按照ISO 704:2022的概念构建原则,对ISO、IEC、ITU-T国际标准组织在线数据库中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的定义进行分析,从中识别出二者的概念对象、特征和关系类型并构建核心概念关系图,从概念对象、概念特征、概念关系和应用层次四个维度比较二者的概念异同。[结果/结论]数据管理涉及微观和中观层面,是包括数据处理、过程管理和价值化实现的综合活动;数据治理覆盖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强调质量管理、权责界定、战略协同及政策制定;二者共同关注过程要素和数据价值化实现,呈关联关系。
  • 卢国强, 马海群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6): 15-24.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信息茧房“有态而无形”的概念内涵使从概念描述出发的量化方法出现了研究结论不一致、研究结果无法整合的瓶颈。由此,对信息茧房的概念进行抽象后再逐渐完善量化方法论体系的进路成为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合理选择。[方法/过程]从信息茧房形态解析这一重要问题出发,回顾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从隐喻式概念设定、多维形态的可能性、实证研究中的生态谬误和化约主义、社交媒体用户的“行迹”无法跟踪四方面对信息茧房“有态而无形”的原因及其领域内相关问题进行梳理,解释信息茧房概念抽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根
    据信息茧房形成过程性特征,使用复杂网络领域知识构建信息茧房概念抽象模型,并从选择同质化、内容同质化、群体同质化三个层面解读通过复杂网络领域知识量化信息茧房的方法。[结果/结论]构建的概念抽象模型旨在依据信息茧房“有态而无形”的概念内涵,创新性实现信息茧房概念的第一次抽象,形成科学、稳定、强泛化的信息茧房量化方法。
  • 张坤, 翟玉杰, 陈雪宁, 翟运开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6): 25-34.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揭示医药电商用户隐私泄露风险生成机理,并提出相应控制策略,以提升医药电商领域的用户隐私安全,保障用户隐私权益。[方法/过程]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初始数据,利用主题分析法,从MOA与SOR整合后的理论视角提炼医药电商用户隐私泄露风险影响因素,梳理其作用关系,并构建其生成与控制机理模型。[结果/结论]医药电商用户隐私披露动机、隐私保护环境和隐私素养作为刺激因素,均通过隐私泄露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对用户隐私泄露风险控制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此外,用户隐私认知心理影响用户隐私泄露风险感知,并调节刺激对隐私泄露风险感知及其对风险控制行为的路径关系。鉴于此,从政府与平台双主体视角,提出设立全生命周期隐私保护机制、隐私信息分级标注等多元化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策略。
  • 杨洋洋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6): 35-4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设计针对性的场景治理策略回应复杂治理需求,提高深度伪造事件舆情信息治理的精细化和场景化水平,突破现有治理策略纵向深度和适配精度的应用局限性。[方法/过程]融合风险管理理论和场景理论,以深度伪造事件舆情信息风险感知为因变量,以伪造技术、公众认知、媒体传播、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应对能力、监管规范为自变量,构建了AIGC时代深度伪造事件舆情信息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模型和因果驱动模型。[结果/结论]在个人隐私事件中,各变量均不构成高风险感知的必要条件;得到了16条深度伪造事件舆情信息高风险感知的组态路径,提炼出了风险识别场景、风险评估场景和风险应对场景三种治理模式,并提出了深度伪造事件
    舆情信息的场景治理策略。
  • 信息服务
  • 毕崇武, 崔新宇, 孙倬, 金燕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6): 44-5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系统探讨推力和拉力因素的组态效应对个体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方法/过程]采用推拉理论与MOA框架,构建包含情感依恋、错失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技术赋权、数字信息特征、社会影响多维因素的研究模型;结合必要条件分析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识别影响数字囤积行为的核心路径和组态模式。[结果/结论]个体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受推力与拉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存在三条主要路径,分别为拉力主导—机会动因型、推力激发—动机应激型与推拉协同—能力支持型行为模式。据此,提出从技术规制、认知调适与情感引导三方面协同推进数字环境治理,实现个体心理调节与信息环境优化的双重目标。
  • 付少雄, 宋金铃, 苏一琦, 成琦, 杨海燕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6): 54-62.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虚假短视频融合图像、文本与音频等多模态内容,其不同内容结构关系可能通过操纵用户信任进而影响传播。探究虚假短视频多模态内容结构操纵对短视频用户分享意愿的影响,有助于虚假短视频识别,提升平台的虚假信息治理能力。[方法/过程]基于SOR理论,构建虚假短视频情境下“信息结构-感知可信度-用户注意力-用户分享意愿”的研究模型,结合问卷、眼动追踪实验和半结构访谈的混合方法采集数据。[结果/结论]用户对文本兴趣区的注意力高于图像兴趣区,而对图像兴趣区的注意力分布的差异性更大。虚假短视频内容结构
    操纵下主次与并列关系显著正向影响感知准确性与一致性,因果关系显著负向影响感知准确性。感知准确性显著正向影响文本注视次数、图像注视次数、图像注视时长。文本注视次数、图像注视次数、图像注视时长显著正向影响用户分享意愿。
  • 张宁, 王冰洁, 袁勤俭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6): 63-7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冲突性健康信息是新老年人健康信息传播的重要干扰因素,厘清冲突性健康信息对新老年人信息说服抵制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对设计有效的健康信息传播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构建冲突性健康信息对信息说服抵制的多重链式中介模型。通过“2 (冲突性健康信息:冲突vs.无冲突)×2(证据类型:非叙事型vs.叙事型)”的组间实验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多群组分析和事后检验探究不同证据类型的差异化影响。[结果/结论]冲突性健康信息间接影响新老年人信息说服抵制;冲突性健康信息正向影响信息供给—信息需求不匹配和信息要求—信息能力不匹配,两种不匹配引发新老年人的认知失调和感知低效能,进而导致信息说服抵制;相较于非叙事型冲突性健康信息,叙事型冲突性健康信息引发了新老年人更强的信息说服抵制,事后检验进一步表明叙事型冲突性健康信息直接引发了新老年人的主动抵制。
  • 信息资源
  • 袁莉, 尹熙, 李姗蔓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6): 74-83.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推动数字经济和国家创新发展,掌握公共数据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作用过程,对于持续、充分释放公共数据要素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和数据产业视角,提出公共数据创新生态系统构念,解析系统内涵、构成要素、特征和作用过程,并通过相关案例剖析其创新实践。[结果/结论]公共数据创新生态系统由公共数据、创新群落及其所处的创新环境构成,运行于数据产业链上,三要素相互协同推动公共数据资源配置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 汤淦, 毛太田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6): 84-95.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中美科技竞争的加剧,使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通过比较中美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隐私政策,分析其特点与差异,为我国人工智能应用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过程]选取中美20份具有代表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隐私政策文本,采用LDA主题模型聚类分析和PMC指数模型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通过主题提取和一致性评估,对比分析中美隐私政策的优势与特色,为我国政策优化提供参考。[结果/结论]中国平台政策更侧重政府主导与全过程监管,美国则强调市场导向、用户自主与法律救济。基于此,建议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在隐私政策制定中由“防御性合规”向“主动规则输出”转变,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科学监管体系,并完善用户权益保护与申诉救济机制,以提升隐私治理效能与平台竞争力。
  • 实践研究
  • 王艺, 李小龙, 杨鹭, 朱梦蝶, 杨海平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6): 96-108. https://doi.org/10.12154/j.qbzlgz.2025.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分析公共阅读空间动态发展的演化博弈规律,明晰其构建机制和策略,推动公共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立足演化博弈理论和动态发展视角,考虑随机过程与时滞因素影响,将政府、多元建设主体和读者作为利益相关方展开仿真分析,建立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公共阅读空间的动态发展模式。[结果/结论]公共阅读空间存在五种不同的动态发展模式;提高读者能力长期增值收益并不能使整个博弈系统发生实质性变化,而提高能力基准收益或同时提高读者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有助于系统演化至高质量建设内涵式管理模式(理想模式);减少多元建设主体变动成本、提高传播声誉收益和深度资源倾斜收益均能使系统演化至理想模式;提高低质量建设罚金或产业质量发展收益以及两者同时提升均能使系统扭转至理想模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技术融合水平能通过加速利益与传播累积速率正向影响演化系统向好演化速率。
  • 情报资料工作. 2025, 46(6): 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