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论述了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中的社会各要素间的互联特征和相关性的新现象, 并从信息大联动、平台大集群、流程大互通、产品大升级、计算大覆盖、办公大自由、行业大融合、跨界大协同、管理大整合等方面对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案例解读。
文章尝试回到库恩提出范式的初衷, 从历史和科学革命的角度, 为如何看待社会科学中的范式,特别是情报科学中的范式提供一种新的视野。
文章试图从理论层面探讨公共领域与公共信息空间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阐述公共领域作为公共信息空间的理论及实践母体的派生作用, 另一方面阐述公共信息空间对于承载公共领域信息与意义的工具作用,以及作为推动公共领域转型的动力作用。目的是在公共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引入公共信息空间这一崭新的概念工具,将其作为实现政府与公民间信息平等关系的一个理想模型。
文章采用历史研究法分析了开放科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尽管目前的科学开放程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推动开放科学的发展。
文章围绕政府信息集成这一主题,从研究视角、集成方法与技术、集成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展现了我国政府信息集成的研究成果熏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文章着眼于政府危机决策过程中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信息利用机理的研究, 旨在揭示相关信息机理在危机决策中的作用。
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对国内外Data Curation的内涵、相关研究论文、科研项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我国目前相关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对引文内容分析方法的内涵及其三个主要步骤进行阐述, 然后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其潜在应用进行展望。
文章以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项目的论文成果为例,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基金论文产出、分布特点和影响力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的项目分布、机构和作者分布、合作状况、地区分布、被摘转率、被引用率、被下载率、核心期刊论文比例以及研究热点分布等,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社科基金在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以及社会学年度研究状况。
文章对微博的信息组织架构、传播模式和影响力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利用微本体技术改善微博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 寻找利于微博管理的最合适的信息架构, 分析微博产生裂变式传播能量和海量信息的动因, 提出基于微本体建模的微博信息管理体系, 所有这些将有效地丰富现有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理论体系和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文章从数字城市的资源视角出发,对当前数字城市建设中的资源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集成化服务是数字城市信息资源服务的重要形式,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一般性原则,构建了数字城市资源整合与共享框架。该框架综合考虑了资源、技术、管理、标准规范等因素,旨在为数字城市的信息资源建设与集成服务提供参考与支持。
文章概述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国内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论述了国外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发展特色,就我国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者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问题,对微博用户行为研究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从微博用户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微博用户行为的动机分析、微博用户行为的基本特性分析和微博用户行为的预测与影响分析四个方面对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也提出了今后在微博用户行为研究方面需要进一步挖掘的重点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章对网络用户信息查证行为的相关理论、动因模型以及激励途径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主要结论有:用户信息查证行为是其内容评估活动的一部分;用户对可信度的意义建构会影响其查证行为的形式及结果;查证行为主要涉及基于理性的分析系统,且出现在中心评估路径上;查证行为的动因主要来自个体驱动和环境驱动,其中基于社会规范和技术系统的环境因素成为其激励途径。
鉴于国内音频信息检索行为研究的缺乏,文章借助用户实验和行为观察技术,采集用户的网络音频信息检索过程,从检索行为的总体分布情况、音频检索入口、不同任务检索入口的比较、检索入口的跳转行为等不同角度描述用户音频检索的行为和心理,讨论分析音频信息检索的途径、用户检索中的定势心理、检索入口变换的心理阈值、检索情境对检索过程的影响等问题。
文章从社会网络、区域经济、协同效益及知识管理视角分析,得出三螺旋理论对于创新型城市知识服务的价值。从三螺旋理论视角对创新型城市的知识服务的实践状况进行研究,探析了创新城市的知识空间、协同空间和创新空间内容及其维度。在剖析三螺旋视域下创新型城市知识服务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城市知识服务的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运行机理。
文章针对当下阅读模式的改变,创新性地阐述阅读3.0的含义及特征,并重点探析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阅读3.0模式开展校内外推广,得出微信公众平台的充分利用,LBS、微博、手机客户终端结合下丰富浅层阅读的用户体验,以及吸收国外先进的推广方式是高校图书馆未来提升推广品质的重点。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社区图书馆的调查,分析了社区图书馆建设中社区参与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应从政治、心理、社会三个不同层面实现社区增权,从而探索提高社区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期为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
文章采取理论研究与网络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调研结论为:移动图书馆服务覆盖率低、服务模式类型单一、利用素养与技能培训滞后、客户端资源缺乏、忽视用户体验、技术研发过分依赖开发商。服务模式复合化、服务对象扩大化、服务功能生活化、用户体验专业化、技能与素养教育深入化将成为未来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文章通过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及用户信息行为的分析, 提出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的培育特点与模式,特别是强化对专业数据库的使用、高信息需求用户的培育、信息评价能力的提升等综合信息素质的培育,是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培育的方向。
为了进一步加强编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和效率,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情报资料工作》采编系统开始启用,竭诚欢迎广大作者跳跃投稿。
通过参观展于上海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的“光源自光”艺术展览得到启发,文章结合互联网中以爱问知识人为代表的网络互动问答平台,提出了在军校图书馆构建学术性网络互动问答平台的构想。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大数据,然后探讨了美国推进“大数据”的应用实践,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全体动员,支持大数据的研发;非营利性组织和教育机构积极利用大数据开展公共服务;图书馆界积极响应,研究和尝试应用大数据。在此基础上,以图书馆为视角,分析了美国的经验可供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