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在梳理政府电子信息服务与相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界定政府电子信息服务的概念边界,基于对公众利用政府电子信息服务过程的分析和政府电子信息服务质量的相关研究,阐释基于公众视角的政府电子信息服务质量的概念,从公众获取政府电子信息服务的信息行为出发,提出政府电子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维度,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研究框架。
文章以公众需求为切入点,概述政府电子信息服务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电子信息服务中的用户分类及其需求研究、公众需求视角下的政府电子信息服务研究以及公众视角下的政府电子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3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主要问题的归纳、总结,从中找到公众需求与政府电子信息服务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公众需求视角下政府电子信息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的概念模型,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文章以政府电子信息服务的定义和内容为基础,根据SERQUAL模型的差值理念,从公众需求期望的视角出发,构建政府电子信息服务的公众期望模型,并用价值理论与关系定律原理计算吻合度,为下一步运用实证数据对概念模型的验证、指标体系的修正提供理论指导。
文章运用用户体验量化相关理论,将用户体验量化与政府电子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相结合,提出从公众体验量化角度评价政府电子信息服务质量的方法。通过对现有电子服务用户体验量化指标的分析,结合政府电子信息服务的特点,分析政府电子信息服务公众体验的层次,提出公众体验量化指标,在理论层面上构建政府电子信息服务公众体验量化概念模型,为下一步实证分析提供研究框架。
为了解我国情报学的跨学科属性,文章以情报学的九种主要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收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库中2005~2014年间九种期刊所刊载的期刊论文,运用统计分析、共现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基于文献分类号分析情报学的相关学科,探寻情报学期刊、作者、关键词的跨学科属性,以全面了解我国情报学的多学科属性以及学科交叉点,为情报学未来发展做出预测。
文章提出一个基于政策与治理维度的开放政府理论分析框架,认为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是开放政府的前提条件,而公众参与和社会合作是开放政府最为本质和核心的内容。
文章分析了全球首个全面系统地评价开放政府数据的项目Open Data Barometer,对该项目使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基于本文的分析,比较了在开放政府数据中得分最高排在首位的英国以及排位靠后的中国的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看到了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开放鸿沟(Open Divide)主要体现在:(1)中国在国家层面没有明确的开放政府数据计划;(2)关键数据集的开放程度很低;(3)关于开放政府数据的影响,有力的证据几乎没有。通过比较这些详细指标的得分情况,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开放政府数据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文章通过对元分析方法的由来、概念以及特点的介绍,总结了元分析方法适用于信息分析的三个基本属性,袁梳理了元分析方法应用于信息分析时的主要流程。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江苏省2003~2013年信息资源产业投资效率进行分析,得出江苏省信息资源产业投资效率总体较高但提升迟缓、部分类别投资效率较低的结论,并指出了可能存在的重视程度不足、发展程度不均衡、统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提出了重视信息资源产业、增强规划引领、金融扶持、技改提升等对策建议。
文章中的整体性评估框架是以描述和测度数字不平等现象为目标而提出的,这一框架的提出背景是现有的数字不平等理论在基本假设和经验研究方面均存在漏洞,基于特定数字不平等形态的研究在客观上背离了个人信息实践的本质特征;其经验数据来自于对甘皖津三个地区九个村庄中农村居民的田野调查。文章提出了针对数字不平等类型的新划分方法与整体性评估框架,分析了该框架内的情境投入、数字化能力产出、数字化效率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数字化不平等评估层面,文章提出了数字化效率函数,并基于函数推导阐释了初期资源投入增加与数字化不平等持续加深这一矛盾所包含的内在必然性,同时也分析了该评估方法对未来研究的可能贡献。
文章从图书馆服务能力概念界定出发,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现状基础上,构建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专家调查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最后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省级图书馆服务能力进行实证评价研究。
文章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发现:外部特征、内部特征、信息组织性能、技术特征、服务性能是构建应急网站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五大维度。然后,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实证研究中国31个省级应急网站的信息服务质量,结果发现,各类别网站在整体水平、公众交互、个性服务、内容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文章在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小组讨论和专家访谈,设计出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要素。然后通过整合Kano 模型和IPA矩阵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要素的所属属性进行识别,并对其归属策略和优先权进行判定。最后,依据文章的分析结果从技术支撑,资源建设以及服务推介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路径。
文章针对地方社科院文献情报工作中“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现状、队伍、考核机制及输送渠道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寻求地方社科院文献情报机构融入“智库”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章以湖北师范学院外语学科馆员参与全国全程英语教育科研项目数据监护为例,尝试从科研数据管理的个性化、专深化、集成化角度出发,根据项目数据监护的背景和需求,构建基于科研数据管护的协同服务平台,践行多元化科研数据管理方案,同时对学科馆员转型为数据馆员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设性观点。
文章以个人信息世界为理论基础,揭示大学生个人信息世界与阅读素养的内在关联,提出以要素说为建构目标的大学生阅读素养体系。借鉴国外情报学理论,对“内容、动力、边界”进行阐释;通过阅读素养研究的文献分析,阐述大学生阅读素养体系的要素构成和建构策略。研究认为,大学生个人信息世界和阅读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互动关系,培育大学生阅读素养是丰富大学生个人信息世界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大学生阅读推广的重要策略。
文章通过对照组实验方法,测试手机阅读和纸质阅读效果,结果发现短篇文本在短时间内手机阅读略优于纸质阅读;从对两组意愿测试情况看,喜欢纸质阅读群体依然占多数;两组在进行信息加工过程中形成文章的连贯表征方面存在差异,纸质阅读群体要胜于手机阅读群体。
文章以伊利诺伊大学图书情报研究生院及其核心课程《信息组织与获取》为案例,采用网络调查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综合考察方法,从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教学方式3个角度对其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总结出课程调整常态化、学生培养个性化、阅读讲究弹性化、方法运用特色化、课程考核多样化等特点,并从课程设置、研究方向、课前阅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5个方面提出对我国图书情报学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启示。
文章通过对美国联邦总务管理局的社交媒体系统进行案例研究,试图梳理美国政府社交媒体的功能、作用与应用体系,并得出政府社交媒体是一种正在形成的新型电子政务平台这一结论,为国内后续研究与实践奠定基础。